【on.cc東網 作者:黃奎博 政治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】
前文化部政務次長邱于芸「被請職」之後,鬧出沸沸揚揚的風波,就官場而言,其實只是茶壺裡的風暴。
首先,邱于芸捨正常公文管道,而以寄發存證信函給文化部長洪孟啟的方式,要求後者不能在任何場域影射她是散佈所謂文化部補助國民黨立委250萬元傳言的人,頗有先禮後兵的味道。
邱于芸為澄清她並非前述事件的洩密者或謠言散佈者,大可透過內部公文程序向上解釋、自清,想必也不會有人敢刻意銷毀公文,因此觸犯法律。屆時若再有任何相關糾紛,這公文書便成為呈堂證供,效力不輸存證信函。
在公務處理上,政務次長向部長以存證信函為一定意思的表示、通知,或表明一定的立場,顯然表示兩者間的信任關係幾不存在,此時部會首長為求能順利公務推動,自然也有立場建議閣揆撤換其下屬。
其次,政務次長就是政治任命的政務官,因為沒有最短任期限制,所以上台的那天就可能是下台的那天。
歐洲偶見政務官來去不由己的實例,譬如去(2014)年8月時,甫上任百餘天的法國總理瓦爾斯(Manuel Valls)就藉由內閣總辭而甩開常常批評他經濟政策的經濟部長蒙特堡(Arnaud Montebourg),而蒙特堡也只能忿忿的跟其他兩位閣員宣布再也不回到瓦爾斯內閣。
最後,政務官不僅上台身影要漂亮,下台身影更要漂亮。上台不簡單,下台是學問。
邱于芸跌破大家眼鏡,上台時讓人驚呼連連,以柯文哲市長選戰時的「We Care青年公民思考營」召集人身分,在今年1月底時出任馬英九政府的文化部政次次長。兩人雖然不熟,但柯文哲在選舉時可是稱兩人是「夥伴關係」。
現在下台了,邱于芸一連串的「謀殺式的免職」、「殺戮8小時」「經歷的不公不義和磨難,…提醒更多人來監督政府守護台灣利益」」、「台灣也在改變…對行政官場的方式」等言語,讓我們知道她對自己的做法與角色非常堅持,卻忘了她這個政務次長是要向民選首長(亦即總統)或其任命的行政院長負責的。這次,總統和行政院長是支持洪孟啟而非邱于芸。
藉施正鋒教授去年8月22日的話做結語,政務官「下台一鞠躬是維持個人尊嚴、以及捍衛名譽的唯一之道;儘管這是赤裸裸的政治現實,也就是自己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,如果還在嚷嚷要求給一個交代,表示不具備政治人物應有的勇氣跟風範(statesmanship)。」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政務官下台的風範-072527934.htmlLVLV包包LV皮夾LV旗艦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