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on.cc東網 作者:黃奎博 政治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】

國內大學倒閉潮即將正式開始,這已成為眾人的共識。

教育部長吳思華說得不錯,各大學以前追求第一,現在要追求唯一,也就是要凸顯特色,「校校有特色,生生有希望」,才能在競爭的市場中適者生存。

追求第一固然很難,追求唯一也不簡單。即使時時追求創新以成為唯一,但一來高等教育很難一直創新,而且還要看人力與物力資源能否配合,二來高等教育也沒有智慧財產權可以防止別人仿效,所以常常成為唯一是難上加難。

換言之,專業領域內想做第一,雖然有挑戰,但只要能稱霸便往往能在位多時,卻很難有大學系、所、學位學程常常是唯一,沒有其他起而效尤者。

對於各老牌大學而言,除了得天獨厚的台灣大學有許多學科獨占鰲頭之外,其他的都應該要屏除以下兩個迷思,才能成功轉型,無論是為了保持或攻占第一,或者為了變成唯一。

第一個迷思是,博士班是學術拔尖的代表,所以一定要申請設立或繼續維持博士班。

每個學術單位都要有博士班,這是傳統大學追求純學術研究而遺留下來的思維模式。

如果現在對於大學的看法已不同於以往的一元化,大學也可以是訓練非學術專業人士的場域的話,就並非每個單位都要有博士班。有許多未來的大學生與研究生應該要與社會就業市場更趨近,這才是各單位思考轉型、發展的重點。

第二個迷思是,高等教育資源的大餅很難再擴大,沒錢就不能夠把事做好。

如果各單位的工作可事先做好策略規劃、挑重點做,在不增加教師負擔的情況下,以培養學生、提升研究能量、促進國際交流為主軸,同時與政府、企業及國外有資源的組織多結合,不要只看著校內一點點的資源或科技部的補助而已,各單位還是會有自己得以揮灑的空間。

一個教學單位的人力有限,除了不要常常辦些浩浩蕩蕩但師生實質獲益有限的活動之外,更應在教學、研究、服務三者不能偏廢的前提下,盱衡國內外情勢,做好發展策略及人力資源(包括教職員生在內)規劃,讓願做研究的人多做研究,讓愛教學的人能配合單位的發展策略作育英才,讓在校內外服務的人能合理兼顧研究與教學,發揮優勢以協助爭取內外資源。如此才能達到社會、學校、教職員、學生、家長多贏的局面。


更多東網專欄評論

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大學追求成為唯一-先打破迷思-082138944.htmlLV LV包包 LV皮夾 LV旗艦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舒婷寵鎂然頭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